
編者按:為了深入挖掘天水的“賣點”,激發(fā)廣大網(wǎng)民“關注家鄉(xiāng)、宣傳天水”的熱情,傳播天水好聲音,展示天水新形象。2016年12月開始,天水市委外宣辦(市政府新聞辦)舉辦了“為家鄉(xiāng)代言 為天水點贊”主題微文原創(chuàng)大賽。大賽受到了社會各界和廣大網(wǎng)民的熱切關注,共收到稿件208篇,大部分作品在《天水發(fā)布》微信公眾號進行了展播,收到了良好的傳播效果。從今天開始,推出部分參賽作品,為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,建設幸福美麗新天水鼓勁加油!
秦州的罐罐茶
王弼 /文

秦州農(nóng)村的冬天,最共性的莫過于罐罐茶了。
端出火盆,拂去灰塵,攏柴燒火,煮水熱杯,投茶入罐,瀝茶且喝,續(xù)水再煮,喝了又喝,喝了又喝。大抵需要這樣的環(huán)節(jié)。
火盆,大青茶,粗陶罐,口杯也叫茶盅兒,小水壺,燒烤支架,火箸,水。主要就是這些器具用物。
容我細細說來。

在火盆里攏火,還真是個技術(shù)活。盆底一般要壓好灰,鋪到離盆沿半寸高度處,用火箸把灰扒平。拿出硬木柴,一頭立在灰堆上,再拿另一支立著的柴火,兩頭相靠,支起來,連著幾支自然支成椎形。
木柴擺布要勻,有間隙,形成空心兒。
從下面用引芯點火,空心有利于通風。慢慢柴火燒起來,乘勢把煤炭投入木柴間。炭不能太厚太密,過三五分鐘,木柴引燃煤炭。用火箸再攏攏形狀,留出煨茶罐的口子。
在燒火期間,備好小水壺,最好灌入開水,放在火盆邊上。涼水也可,就是煮茶慢一些,茶味就煮重煮澀了。

早起喝茶,必須要吃點東西,就把饃饃也備在一邊。隨著火慢慢燒穩(wěn)定,用支架把饃饃烤在火邊。
吃東西是老講究了,或可加點腌菜,核桃花生什么�,F(xiàn)在看是有科學道理的,空腹喝茶,對胃粘膜刺激大。就是說不要空肚子喝茶,傷胃。
有些地方喝油茶,那就復雜一些,用花椒蔥白爆香陶罐,茶里加油加鹽。
也有人把從別處的注法引過來,就是在陶罐里炒臘肉,再加茶加水去煮,天水這邊不多見。

投放茶葉沒有固定章法。喝茶人大都喜歡抓一把,放在手心篩一篩,緊一緊,茶條就隨著手順起來,斜著從陶罐口放進去,搖一搖罐子,從小水壺里倒入開水,煨在留出豁口的火堆里。
一般地,還有一根攪茶棒。類似于茶針。翻動茶葉,壓壓湯頭,撇撇茶汁,這樣的功能。
很快,茶罐就滾開了,用茶棍兒輕輕撥一撥,不要讓水騰出來。從把手端起,稍作搖晃,等茶水停滾,把茶水倒入小口杯。
溢出來的茶水容易激起底灰,狼藉一片。
小時候侍候二爺三叔等喝茶,其實更多是湊趣兒,跟著趕熱鬧,總是把水倒得滿滿的,茶快開了,水溢出來,熱灰遇水,激起滿火盆的煙灰水霧。
隨著出茶開始,陶罐的,小盅子口杯的,茶香彌漫開來,散發(fā)在火盆四周,不由自主會舔舔嘴唇,只為第一口悠長醇厚的早茶。
這時候,金黃金黃的饃片也烤好了,饃香環(huán)繞在火盆周邊。

茶香,饃香混合起來,彌漫成一種純粹的享受。
吱兒一聲啜入口腔,微卷舌頭,舌尖攪動茶水,茶水在口腔里旋轉(zhuǎn),滿口茶香散開來,水潤喉嚨,香透味蕾。
邊喝邊吃些烤饃片,既不失茶的香,也填飽了肚兒。
這樣的茶,足足能喝一個早上。

其實罐罐茶隨時能喝。中午喝,晚上喝。飯前喝,飯后喝。來人喝,自己喝。邀三五親朋一起喝,約一兩知己共同喝。都能喝得恰到好處,喝得心滿意足。
現(xiàn)在物質(zhì)好了,火盆大抵用電爐、電磁爐、電陶爐代替,甚至還有酒精爐,更精致的風爐。其煮茶手法,喝茶路數(shù)還是不變的。
今天晚間和幾個友人喝了許久�;胤块g后有所思,雜拉出一些文字敘述。
也獻給曾經(jīng)清貧簡單的農(nóng)村生活。 |